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以口传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什么?
a.口头传统和表述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b.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
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F.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3.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是什么?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4、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与代码:
共分为十大类:民间文学(Ⅰ),传统音乐(Ⅱ),传统舞蹈(Ⅲ),传统戏剧(Ⅳ),曲艺(Ⅴ),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Ⅵ),传统美术(Ⅶ),传统技艺(Ⅷ),传统医药(Ⅸ),民俗(Ⅹ)。
5、非遗保护方针与原则: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传承性,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稳步实施”的原则。

6、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标准要求:
1.真实存在,有突出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2.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清晰的传承脉络,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一般要求在本地不间断传承发展一百年以上)。 4.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在当地有较大影响。5.具有潍水文化的典型性、代表性。6.生存状态濒危,亟须进行保护。7.有符合要求的项目保护单位。8.符合文化部门其它申报要求。
7、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需提供的材料:
1.项目申报书:包括项目简介、基本信息、历史渊源、特征价值、传承谱系、项目管理、保护单位、保护计划等内容。(有标准表格)。
2.辅助资料:包括录音、录像资料、证明材料、授权书、承诺书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8.什么是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类和非物质类。物质类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区、名村镇。非物质类包括:口头传统、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等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
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
9.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条件
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艺术价值,一个是处于濒危的状况,还有一个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
10.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能够反映某地区、某国家的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程度,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能被世界瞩目,还能被更好地保护传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